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日记

本文作者为大众点评网的产品经理小石头,作者在入职的半年来在产品经理的工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此雷锋网特意约稿一篇,让石头兄分享过去一年里在产品经理领域学习的经验。

半年多,竞品分析不多,十来个吧,长期跟踪的就一两个,一点点经验总结,写出来啰嗦一长串,竞品分析,主要用于熟悉用户、了解业界动态、跟踪竞争对手、跟自身产品做对比,更好地改进产品及适应市场。

  1. 广义的和狭义的竞品

一般的竞品,都是狭义的竞品,比如相同行业或模式,都是O2O;或者就是直接的竞争业务,比如找餐馆,比如基于LBS的个性化推荐;

广义的竞品,就是所有你所能见到,所能看到;从国外最新的App动态,甚至到路边设计比较好的广告牌,再甚至loft办公环境下的楼梯;可能现在木有用,但是多思考一层,他为啥要这么设计,slogan是否吸引你,目标定位是谁?比如:地铁上是一个快速学习,快读迭代的地方,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喜欢在地铁做广告,因为地铁用户跟互联网用户match程度灰常高。

  1. 竞品的跟踪

哪些竞品需要长期跟踪:直接竞争对手、行业老大、或者新兴追赶者或创业者;曾经在团购的时候,天天盯着Groupon、美团;国内所有团购网站都订阅一遍,看每天的EDM,观察是否改版,以及尝试从第三方获取一些数据;值得研究的竞品,国内外很多很多,判断是否值得跟踪,一做减法,二是不浪费时间在没必要的事情上。毕竟PM有很多事情要做,竞品在日常工作中,所占比重并不大。

  1. 竞品都关注啥

竞品分析因为所在部门不同,所关注点也不一样,跟UED童鞋在一起讨论,更多的注重用户体验和设计;跟市场童鞋在一起,更多的关注用户覆盖、市场占有、以及商业等;运营同学更多的是关注运营活动,比如参与人数,是带来品牌效应,提高曝光还是导入流量,以及流量的转化率等。作为一个产品,可能以下这些关注点都需要:用户体验、创意设计、产品定位、运营规则、商业模式等。

  1. 竞品分析及报告

工作半年,长期跟踪的竞品有一两个,做过短期调研的国内外竞品十来个,有些形成了报告,有些只是停留在尝试使用,甚至直接放弃。我在做竞品分析时,一般套路是:

  1. 用户群体

因为是O2O行业,所以用户细分会比较厉害,同样用户群也比较好抓取,比如某个App他只针对某地区的某类人,如为商圈附近的白领午饭服务;这样切分好用户类型,在使用过程中,就可以把自己放到那个情境下

  1. 市场定位

综合考虑此应用或网站的定位;如果一个新产品无法考量,可以从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增长速度、同类产品等等去分析,或者把几个类似产品拿到一起去比较;拿不到数据?等会下面相关数据会告诉你怎么取数据。

  1. 核心功能

就是此应用或网站,能够满足用户某种最核心的需求;是找美食,还是叫外卖;可能都兼有,但是核心内容就是方便用户,而且不能多。在尝试使用产品或写报告时,一定要体验完主流程,再去考虑辅助流程或者功能;若在体验过程中,被某分支流程所吸引过去,需要反思,这里的设计是否合理?其他用户在使用时,是否也会“误入歧途”?有时候真的不是主流程不够好,而是给用户选择太多,导致迷失。

同样在写分析报告(个人习惯ppt),会在主流程介绍中,加一个流程图,一般完成这个主要功能,用户需要多少步,当前处于第几步。这样不管是自己,或者看到此分析报告的每一个人,都会清晰明了,这个产品主要实现的功能,以及当前所处位置。

一款产品,一般能满足一两个重要需求,其他的辅助分支流程,适当选择忽略吧,竞品分析报告,没有必要做的又臭又长。

产品设计:在使用时,我会留意那些让我心动、不经意发现、当我需要它已然存在的设计;然后在分析报告的主流程里,以tips的形式,展现这些心动的设计,并且将可以借鉴的部分,自己做个积累,或许自己的产品将来有用

(若无特别注明,雷锋网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文链接: http://www.leiphone.com/s-dianping-pm.html

标签: none

添加新评论

/* * @Author: your name * @Date: 2016-09-06 00:00:00 * @LastEditTime: 2020-03-17 18:29:35 * @LastEditors: Please set LastEditors * @Description: In User Settings Edit * @FilePath: \htdocs\usr\themes\default\footer.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