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

做市场的人,不一定知道什么才是“市场”

做营销,首先要懂市场。

编者按:本文转载至微信公众号“李叫兽”(ID:Professor-Li),作者李靖。转载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此文,请联系原公众号“李叫兽”。

很多公司市场部的人,每天忙着推广各种活动,忙着抓热点,甚至忙着做挂历,却忘记去真正了解市场营销的最基础定义:什么才叫一个市场。

有时候,重大的疏忽,是源于对基础原则的理解仍然不够。

首先,这是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原则:

任何一种新产品,要想成功推向市场,必要的条件是:至少先在一个市场进行有效渗透。

比如某个市场有 100 人,一旦该市场有10-20个人开始用,就会形成引爆,其他人跟风开始用。而如果 20 个 100 人的市场,每个市场有1个人用,虽然仍有 20 人在用,但不会形成引爆。
请输入图片描述

(图:同一市场中,渗透率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就会得到爆发式增长。)

“这不就是任何一本基础营销教材都有说的 “市场聚焦” 嘛,我当然知道!”

——绝大多数市场人都以为自己在市场聚焦,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准确理解一个 “市场” 的真正含义。

之前在做咨询的时候,李叫兽遇到这样一个情况:

某 IT 品牌旗下的 O2O 公司(主营上门修电脑修手机等),在初期推广的时候,几乎具备了成功营销的全部条件:整体服务满意度高,价格低廉(比如上门清灰只有 49 元),文案也OK,团队执行力强,甚至,也进行了市场聚焦——定点聚焦到几个高端小区进行推广,先把渗透率做起来。

最终却收效甚微,哪里出了问题呢?

这个产品可能进入了几百个市场,但没有进入任何一个有效的市场。

“为什么这么说?不是'集中到几个高端小区进行推广的吗?' "

一般来说,一个有效的市场(Market)至少要满足这 4 个条件:

1.拥有一群实际存在的顾客;
2.这些顾客普遍都有某些需求;
3.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其需求;
4.在决定购买时,市场中的消费者相互参考。

大多数人对前三条都有直观的理解。但遗憾的是,最后一条才是大部分新产品企业成功推向市场的关键——市场中的消费者相互参考。

比如你把同样的企业软件推销给同一地区的 10 个中小公司,表面上看是进入了 “北京市创业公司办公软件” 这个细分市场,但只要不同公司的人在使用办公软件时不相互参考意见,这就相当于 10 个市场。

同样,在上面的例子中,该 O2O 公司上门修电脑的服务看似聚焦在了几个北京市高端白领小区,但是我相信,几乎没有什么小区的白领,会在 “怎么修电脑” 的问题上,跟隔壁邻居交换意见。

这就意味着,一个小区有 2000 个家庭,你可能进入了 2000 个市场,而不是 1 个市场。(而如果是对写字楼、公司进行推广,就算是市场聚焦——你电脑坏了不知道怎么办,可能会跟邻桌的人交换意见。)

“为什么这样不行呢?为什么我们要聚焦一个市场,而不能直接这么铺开面砸钱呢?”

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一次性支付所有营销活动的开支,任何的营销必定依赖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和杠杆力量。也就是说,经过初始的营销刺激之后,消费者能够开始变得主动讨论、主动推荐。

我们一直以为,一个公司营销的主体是市场部、销售部人员,但其实不是。

实际上,任何一个企业主要的营销活动永远是消费者完成的,而市场部只不过起到触发作用——可以想象一下你消费的任何一种商品,不论是服装、饮料、APP还是李叫兽公众号,更多是因为看到了周围人使用、推荐、讨论、分享,而不是广告。

想象一下,如果所有的营销都是靠市场部的预算来完成,会是什么样:你买了一部华为手机,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有周围朋友使用而产生的展示效果,有饭桌上朋友对手机的讨论,有某朋友把新买的手机分享到朋友圈的照片,有某用户在论坛发的体验帖——如果这一切对你决策起到最大影响的因素,都找华为市场部要钱,那不论有多少预算都是不够的。

所以,市场部的作用更多是刺激市场内消费者、讨论者、意见领袖等人群的连锁反应,让他们帮你营销,而不是一手包揽全部营销活动。

这就意味着,任何推广活动,必须在同一个市场内,刺激连锁反应,而这一切的关键就是——你至少进入了一个消费者相互参考意见的市场。

再回到开头提出的这张图:

请输入图片描述

在一个市场内,当消费者的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当一个消费者看到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一个事物、购买某种商品,就会迎来爆发式增长。

而当密度没有增加到一定程度,增长就会很缓慢。所以,所有的新产品在初期,几乎都是先集中资源进攻少数市场,以期待达到引爆市场的临界点,而不是分散到 2000 个市场,每个市场渗透率都是千分之一。

既然要聚焦一个市场,以发挥市场内的杠杆力量,那么怎么定义一个市场呢?

“你应该用消费者如何满足需求来定义市场,而不是单纯用产品品类和人群来定义。”

前面我们提到过,一个市场之所以被称为 “一个市场” 的4个必要基本组成原则:

1.拥有一群实际存在的顾客;
2.这些顾客普遍都有某些需求;
3.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其需求;
4.在决定购买时,市场中的消费者相互参考。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

“一个市场,就是一群消费者使用类似产品满足类似需求,并且相互讨论。”

这样来看,绝大多数创业者、新产品营销人员,对自身市场的定义,都非常模糊和狭隘。

有人,简单地用产品属性来定义市场:

“我们的定位是绿色健康沙拉。”
“我们的定位是做精致高端首饰。”

还有人,简单地用幻想中的群体来定义市场:

“我们的沙拉,定位的城市新中产消费者人群。”
“我们的首饰,定位的是 20-40 岁爱美女性。”

这样的回答,仅仅是简单描述了一个产品的类别,或是描述了脑海中的目标人群,但并没有准确描述和定位任何一个市场——20-40 岁的爱美女性至少有上亿人,每个人都可能有数千种不同需求,消费者偏好、购买原因、意见参考程度等都不一样,怎么能称之为一个市场?

这样的描述,如何能指导基层员工的具体工作?

正确的市场描述,应该清晰地说明你的产品如何在一个能够参考意见的群体里满足需求。它能够指导一个员工的具体工作,而这是任何市场策略的基本要求——毕竟,任何不能指导具体工作的方针,都是废话。

它往往是以 “产品如何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 为定义,而不是以产品品类和用户群进行定义。

比如你是卖扫把的企业,定义的市场是:“大学生为了迎接父母的突然造访,而临时打扫房间”。简短一句话,但形成了对所有人工作的指引。

产品部门的人知道了:

“既然是寝室大学生迎接突然造访,那么比起家庭用扫把,这个扫把对经久耐用、质量等要求不高(相比之下,家庭主妇对耐久性要求高),但是却要求价格低廉、体积小(好放在寝室不占地方)、简单易用(大学生可不太会复杂操作),那么搞个塑料的套装是最好的!”

渠道部门的人知道了:

“既然是迎接突然造访,那么就要求购买便捷性强,所以大型商超、电商等渠道就不铺了,着重铺到校园小卖店。”

文案部门的人知道了:

“这部分大学生可能平时没有打扫房间的习惯,嫌麻烦,所以着重诉求点应该是省力省事,所以应该突出 ‘一套就够了’
的概念,告诉大学生,房间迅速整洁,不用到处采购,我们一个套装就够了。”

同样,公关部门、服务部门甚至人力部门,都有了工作的指导方针。

所以,前面的沙拉、首饰的市场,可能需要这样定义:

“公司的白领,需要一款低热量绿色食品代替午餐,以减轻昨晚吃太多大餐的负罪感,同时在同事间展示自己健康生活态度的形象,为此,我们向他们提供一款新的代餐沙拉。”

“有一些美女,有消费能力但不买大牌首饰,因为她们不想被认为是从众和喜欢炫耀的人,相反,她们想在闺蜜中体现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为此,我们提供设计独特、无品牌标志的高质量首饰。”

上面的这两个描述,更加清晰的说明了你进入的市场,也能够给下一步的市场营销计划带来指导方针,让每个人知道怎么工作。

“为什么要用 ‘消费者用产品满足什么需求’ 来定义市场,而不是简单描述产品属性和目标人群?”

不能只用产品来定义你的市场

即使完全相同的产品,可能满足完全不一样的需求,也就根本不是一个市场,不符合最初讲的 “市场聚焦” 这一基本原则。

戴比尔斯当年用一个口号: “A diamond is forever”,让钻石由一块石头,变成了结婚的象征,让无数男人拿出一年的收入,来买一个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产品,仅仅是为了证明 “我爱你,所以我愿意为了你进行无意义的花费”。

这是一个 “市场”,但后来戴比尔斯用完全一样的产品,仅仅换了一个口号,就不再是同一个市场了。

后来的戴比尔斯,发现女性的左手已经市场饱和(所有人都买结婚钻戒),所以准备开发右手,打出了 “左手代表我们,右手代表自己” 这样的口号。

如果说之前的钻戒满足的心理需求是 “证明配偶很爱我”,那么现在的右手钻戒满足的需求就是 “证明我是独立经济的女性,能给自己买钻戒”,前者唤起了 “求偶” 动机,后者唤起了 “社会地位” 动机。

而这,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市场,相对应的所有渠道策略、市场策略、销售策略等都不一样。

不能只用用户群来定义你的市场

很简单,一样的用户,可能完全满足不一样的需求。

100多年前,平均一个美国人有 2 双鞋——一双平时穿,一双周末礼拜的时候穿。

现在,一个美国人平均拥有 8 双鞋,还有19%的女性拥有超过 50 双鞋。有的用来彰显地位(比如皮鞋),有的用来吸引异性(比如细高跟),有的用来舒适运动(比如慢跑鞋),还有的用来在彰显地位的同时保持舒适(比如带软垫的皮鞋)。

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场景,用同样的产品,完全在满足不一样的需求,也根本不是一个市场。

用 “消费者如何满足需求” 来定义市场

之前美国有个奶昔企业(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刚进入市场的时候,发现所有的奶昔公司,都把自己定义成 “奶昔公司”,从而细分出了各种竞争者:

“高档奶昔”、“中档奶昔”、“法国风味奶昔”、“水果奶昔”……

既然都是奶昔公司,所有的竞争者都有相同的努力方向:让奶昔更好喝。

而这家企业并没有急着把自己定义成奶昔公司,而是先问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人为什么喝奶昔,他们想通过奶昔来完成什么任务?”

然后发现:美国人喝奶昔,是因为早上开车去公司路上,来不及解决早餐,想边开车边解决早餐,而奶昔可以单手拿而且容易饮用,又有能量值,所以被当做了第一选择。

最终,他们定义的市场是:“帮助早晨开车上班的人,单手解决早餐。”

而在这个任务中,其实 “好喝” 并不重要,所以在竞争对手都忙着提高好喝程度的时候,他们着重提高了杯子的握感、奶昔的粘稠度(防止倾洒)、多重营养成分(比如加入坚果补充其他早餐营养)等,帮助消费者更好完成任务。
请输入图片描述

所以,当你定义市场,一定记得完整分析:

“哪些消费者,要用什么产品,来满足其什么需求或者任务?”

寻找能提供参考意见的群体,利用杠杆力量。

你现在知道有一群消费者,用你的产品,满足什么需求,也理解你即将进入并大举推广产品的市场。但如果忘记最后的关键一步,可能会前功尽废——寻找一个能密切提供参考意见的群体,当做第一个市场。

在前面 O2O 公司 “上门修电脑” 案例中,就是因为一线城市高端小区内用户从不互相沟通交流,导致你面对的是 2000 个个体,而不是一个群体,从而无法使用撬动群体的杠杆力量(让消费者帮你推广、讨论等),无法让一波营销行为带来持续的连锁反应。

这导致推广成本很高,但收效甚微。

那么,从哪个群体开始推广呢?

大部分人都提到过从 “刚需人群”、“高频需求人群” 等开始,但这里最经常被遗忘的就是:你第一波推广的对象,必须是相互之间能够影响、交流和交换意见的群体。这种意见交换越频繁(比如某个车友会、同一公司、一群闺蜜等),就越意味着你可以利用消费者之间的连锁反应,让他们帮助你承担90%的营销成本。

  • 结 语

在很多时候,同一市场的消费者密度,是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因为一旦一个市场内,用类似产品满足类似需求的消费者超过某个临界值(比如 100 个人中有 15 人使用),消费者相互的影响、意见参考就会形成连锁反应,整个市场就会迎来爆发增长。

当年的 Zipcar 租车服务,曾经以均匀的方式推向全美国市场,结果推广缓慢,无论如何降价、促销、做广告都没用。后来先聚焦几个重点区域提高密度,结果迅速增长,并逐步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市场。

再比如朋友圈的分享的文章,你偶然看到 1-2 个朋友分享一个标题平淡无奇的文章,几乎不可能打开看。而如果一刷朋友圈,发现十几个好友都分享了此文,即使标题是无聊的 “一二三四五”,你也会打开看,最终会导致刷屏。(传播的密度超过临界点)
在这个临界点到来之前,用户主要受市场部工作的影响(比如标题起得好不好),而临界点到来后,用户则主要受其他用户的影响(比如很多人都疯转了),而这就是连锁反应。

激活任何一个连锁反应的关键,在于你先至少先定义并进入一个市场。这个市场并不是简单按照地理位置、人群年龄、产品品类等定义的,必须是 “一群人使用类似产品满足类似需求,并且相互参考意见”。

只有这样,你才算做到了开头提到的那个基本常识:市场聚焦。(毕竟,同时进入 2000 个市场可算不上聚焦)

此时,你才可以利用消费者的连锁反应,发挥营销的杠杆力量,而不是单纯依赖自身的营销预算。

涉黄APP诱导充值揭秘:20秒“小黄片”做幌子 骗用户充值日入百万

请输入图片描述
同一款涉黄诱导充值APP,相隔几分钟充值,显示不同的扣款单位。

此类APP源码网上公开售卖,成本仅数十元,商家称所谓充值看完整色情视频多只有1分钟

一些涉黄APP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以“充值看小黄片”为饵大行骗术。

骗术其实很简单,在用户点击观看视频时,只能免费看20秒,接着会弹出“想看全片需充值”的链接。一旦用户决定充值,一只脚已踏入陷阱。

在第一次充值后,每隔20秒左右还会继续弹出“想看全片需充值”的链接。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全片大多只有1分钟,就是以此引诱用户通过充值升级会员的手法实施诈骗。

新京报记者发现,此类涉黄诱导充值APP在网上大量存在,通过小说网站、贴吧、QQ群等病毒式传播,用户点击图片、链接后可自动下载。

据披露,这类APP一天的充值流水可高达200多万元。网上也有这类APP的源码销售,价格在数十元到几百元之间。同时,APP的支付接口也能任意购买,无需任何资质,给钱即可。

“黄片”为诱饵不停要充钱

连续三次共充值99元之后,张千意识到被骗了。

7月30日晚,他用手机浏览网页时,无意中进入一个帖子。帖子里充满诱惑性的表述,声称分享福利,只要下载链接后安装便可以观看高清无码视频。

张千点击下载后发现是一个名为“XX影院”的色情APP,他随便点开一个视频,播放到20秒时视频暂停了,并弹出一个窗口,提示要充值39元成为黄金会员可看完整视频,充值方式包括微信和支付宝支付。

为看完整视频,张千充值了39元。之后跳转回视频界面,又播放了20秒时再次停止。一个新的窗口弹出,提示再充值30元升级成钻石会员,可以免费观看网站的所有视频。

犹豫了一下,他又充值了30元。但视频从头播放到40秒时再次暂停,提示支付30元开通黑金会员,才能完整观看,张千继续充值。

接下来视频再一次播放到40秒时,又弹出再充20元成为紫金会员可完整观看的窗口。

发现被骗后,张千联系客服QQ发现无法添加,客服电话显示空号。

30多岁的张立也经历了同样的骗术。

8月9日,他在网上看小说时,弹出一个色情图片,点进去之后是一个名为“XX快播”的APP。他下载后点击播放视频,同样在视频播放到20秒时,自动跳出了支付界面,需要充值19元成为会员才能观看。

接下来的套路与张千所经历的一样。充值之后依然只能看20秒,需要继续充值升级会员等级才能看完整视频。

张立前后充值了85元,升级到黄钻会员,还是反复提示需要充值。

发现受骗后,张立同样不知道找谁维权,想着也没多少钱,就当买个教训,“如果报警的话,事小还丢人。”
请输入图片描述
多次充值只能看40秒

同样的受骗案例不在少数。多名网友向新京报记者反映,至少有20款APP存在涉黄诱导充值的情况。

根据某第三方投诉平台统计,从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12日,该平台共接到7000多件关于诱导充值涉黄APP的投诉案例,占平台总投诉量22%。

此类诱导充值的涉黄APP,在网上大量存在,不仅有APP还有网页版。

7月底,新京报记者通过百度贴吧网友推广的“看片神器”,下载安装了一款APP。打开APP,首页几个大字写着“看片神器 无码高清”,页面下方分为“免费影片”、“VIP会员”、“VIP图库”等几个版块。

在“免费影片”版块中随意打开一部影片,在观看40秒后,页面提示“马上加入会员 万部影片让你看到爽”,而会员又分为“全站包月会员28元”和“全站包季会员58元”。付款方式分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

记者使用支付宝充值28元成为包月会员。之后观看视频发现仍是循环播放前40秒,随后页面再次提示:升级超级会员30元,即可享受完整影片,送终身使用权。

事实上,所谓的“完整影片”和“终身使用权”并不存在,只是APP诱导用户继续充值的一个诱饵。

在新浪微博中,也有用户推广此类诱导充值APP链接,并附性感美女图片。点击链接时,随即跳入APP下载页面,页面样式与上述涉黄APP页面相似,页面分为试看区、会员区、频道专区等几个版块。

进入试看区只能够看到20秒左右的视频,然后页面会弹出提示信息:需充值39元开通VIP会员,才能看完整视频。页面下方还有两行小字提示:开通会员后没有想看的资源20分钟内可申请退款。

随后记者通过支付宝支付39元,支付完成后,在会员区仍只能够看到原有20秒小视频。APP依然提示记者需要升级会员才能够观看超长大片。

随后记者试图申请退款,但并未能够找到相关退款的窗口。记者尝试添加客服QQ,但该QQ并未通过添加,也无应答。
请输入图片描述
APP源码网上公开售卖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类涉黄诱导充值APP的骗术并不新颖,所呈现的骗术也几乎没有任何技术门槛。

小黑是一名网络信息安全行业的从业者,于2017年开始致力于曝光黑色产业链,并开通微信公众号“一本黑”。

今年3月份,小黑的一个朋友便遭遇了这样的诱导充值骗局,为此,他开始深入关注此类APP骗局。小黑说,这类涉黄诱导充值APP的源码在网上可以轻易买到。

新京报记者在一些论坛和电商网站发现,均有公开售卖诱导充值APP源码的商家,十几元到上百元就可以购买一整套。

在某电商平台上,一家店铺售卖的“试看20秒源码”只要3.69元,1个月内已成功交易54单。

记者联系客服时,会自动发送过来网址试看。记者打开网址随意点进一个视频,播放到20秒时,会跳出一个付费页面,需要花28元购买会员才可继续观看。

在另一个商家眼里,这些都是“骗傻子”的,依然有很多人进行充值。

记者花58元在该商家购买了一款“诱导充值APP源码”,店铺老板随即发来一个下载链接。

下载该APP源码发现,文件内包括了APP程序,以及内置的上百部色情视频,每部均只有1分钟时间,以及各种衣着暴露的色情宣传推广图片。

店铺老板说,这些1分钟的色情视频,就是受骗者在APP内看到的视频,不管用户充值多少次,升级为多么高级的会员,能看到的依然只有这1分钟,不存在“完整视频”之说。

在这个源码文件中,操作者还可以对程序进行相应的修改。比如设置每次观看的时长、升级成为不同会员的金额等。

“诱导充值的程序源码十分简单,一个普通的程序员花5天时间基本上可以编出来。”小黑说,一套诱导充值源码可复制性极高,拿到别人的源码后,更换相关图片和文字,对程序语言稍加修改就可以复制一个出来,所以成本也很低。

小黑观察过多个涉黄诱导充值APP,发现界面布局一模一样,文字和图片出现的位置完全相同,这基本可以确认来自同一套源码。
请输入图片描述

购买他人支付接口代扣款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涉黄诱导充值APP大多购买支付接口,用户在APP充值后都由第三方支付公司代扣。很多第三方、第四方支付公司,无需商户提供任何资质,给钱便可以直接使用支付接口。

成都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此前也接过这种涉黄诱导充值APP的活儿,他们不会用自己的资质去做,都是直接花钱买第三方公司的支付接口。由于做这类支付接口风险太大,因此费率较高,“开户费3000元,百分之五的费率。”

这名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业内的一个“行规”,费率意思是指APP运营者每收款一百元,需要给第三方支付公司5元。如果是正常合法合规的APP,就不存在费率。

广州一家第四方支付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涉黄诱导充值APP可以直接购买他们公司的支付接口,不用提交任何资质,公司执照他们也会帮着解决。

该工作人员介绍,全套开户费5800元,无需费率。用户在APP里充值后显示的扣款单位是该公司,售后服务也由该公司提供。

另一名四川第四方支付公司员工称,用户可以不需要任何资质,对于此类灰色行业的费率会比较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跳转支付的,费率为3.6%。直接用他们公司支付接口的,开户费2300元。

该员工说,涉黄诱导充值APP的投诉非常多,消费者投诉被骗后,如果提供订单号且态度强硬,公司就会退款了事。有些人投诉之后也无所谓,也就不会再管了。

这些第三方、第四方支付公司替涉黄诱导充值APP代扣款,且多采用微信和支付宝跳转。对此,支付宝客服称,对于已转账成功的,支付宝方面无法直接将钱款追回。如果用户认为被骗,可先与警方联系。一旦核实到对方账户确实通过支付宝平台行骗,支付宝会对账户进行限制,比如限制正常登录和使用。

微信支付客服表示,用户已经支付的钱款无法撤销,也无法查询到商户信息,只能当司法机关介入才能够查询到商户的完整注册信息。但微信方面会对交易做一个备份的信息登记,对涉嫌欺诈的账户进行监督。

小黑说,这些涉黄诱导充值APP运营者不仅可以在收款、运营等领域制造虚假身份,为避开网络监管,他们还会不停换域名,APP也经常改APK(安装包)。他所知道的一个此类APP,9个月内更换了400多个域名,改了50次名字。
请输入图片描述
涉黄诱导充值APP里,想要观看“完整视频”,需要不断充值以提升会员等级。事实上,这些视频多为1分钟,只是诱导用户充值。

每天数万人被骗充值

此类APP之所以泛滥不仅因为技术门槛低,还因为“来钱太快”。

小黑说,他曾深入了解一款涉黄诱导充值APP,发现仅这一款APP的收益,让人震惊。

“这款APP每天有20多万的下载量,8万多笔充值,每笔充值30多元。”小黑说,这款APP从去年6月份开始运营,到今年3月份。每天的收入都是200万元左右,一年就是几亿的收入。

据公开报道,今年5月,广东警方打掉了一款名为“某涩影音”的手机APP涉黄诱导充值诈骗团伙,该软件以播放色情视频为诱饵,引诱用户下载安装,之后通过充值升级会员等级的手法实施诈骗。目前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人,冻结银行资金5100多万元,止付银行账号190余个。

据警方通报,2017年4月至5月短短1个月时间内,该犯罪团伙控制的公司账单流水高达1.2亿元,平均每天进账两三百万元,每天有上万人被骗。

这么多人受骗还因为背后大量的违规推广。

该案中,警方侦查发现,该APP从2016年10月份上线以来,为了更快推广,嫌疑人通过与各个“广告联盟”合作,将APP挂在其广告联盟平台上。用户点击广告,就会弹出下载APP窗口,公司以点击、展示、跳转量来结算,每天给广告联盟几百至五千元不等。

同时,该犯罪团伙还发展了大量代理商、渠道商群体,代理与渠道商主要负责推广APP,一个渠道商拿到多个渠道后,就升级为代理商。自该手机APP正式在网络上运营以来,在大量利润的刺激下,很快扩散到全国。

侦查还发现,该犯罪团伙在全国的推广代理商账号有100多个、渠道商账号有5600多个。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涉黄诱导充值APP,一般不会进入正规应用商店上架,均是通过盗版小说网站、百度贴吧、QQ群等进行推广,浏览者只需要点击色情图片或者下载链接,就可以直接下载。

一家互联网营销公司业务员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他们一般会把广告主的产品链接,以美女图片的形式投放到影视类等网站论坛,以此吸引用户点击图片,之后便会自动跳转到广告主的产品页面,点击即可下载安装程序。

不过,该业务员说,这类诱导充值涉黄APP项目从2016年年初开始兴起做推广,到今年5月份基本没广告可做,整个7月份都没接到这样的单子。一方面是查处的力度加大,另一方面是那些想赚钱的已经赚够了钱“出来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在某电商平台上,多个商家公开售卖涉黄诱导充值APP源码。

涉黄诱导充值APP涉多项犯罪

在多名受骗者看来,这类涉黄诱导充值APP大行骗术,客服QQ和客服电话要么无法联系,要么为空号,而由于运营商购买他人支付接口,也很难追查运营主体,导致维权难。

对此,一名业内人士介绍,此类涉黄诱导充值APP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管理,根据APP的服务器地址、运营者所在地以及资金流向,由属地公安管理。

他说,此类APP往往涉及第三方、第四方多层代理支付或渠道,明知APP违法依然提供支付接口,第三方、第四方支付公司应与APP的运营者共担风险与责任。同时,此类APP的服务器一般在境外,涉及多层级支付公司,给监管带来一定难度。

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认为,涉黄诱导充值APP的运营者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销售此类APP源码的商家,则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根据《刑法》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韩骁说,涉黄诱导充值APP的运营者以色情视频为诱导,引诱用户交费充值会员的行为还涉嫌诈骗罪。虽然单个受害人诈骗的金额只有百十元,即“少量多次的诈骗”,在之前的司法实践中一般只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但近几年来,有另外一种认定方式,即认定为连续犯,将整个诈骗过程看作为一个整体,将诈骗金额进行累加。《刑法》规定,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昨日,北京一民警表示,无论这些涉黄诱导充值APP是否以“充值看视频”为饵行骗,其行为本身已经涉嫌犯罪,至于是否构成诈骗,则需根据具体案情来确定。

该民警说,就这些涉黄诱导充值APP来说,由于传播渠道是开放的,不需要进行相关部门审批,导致只要掌握制作软件技术,就可以在手机上安装使用。同时,网络上的证据具有灭失性,用户不及时保存,会导致证据的丢失。建议市民发现受骗后,及时截图等保存证据,并前往案发地报警。

(张千、张立、小黑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赵吉翔 左燕燕 实习生 李强
原文:http://www.toutiao.com/a6453810441360916749/?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iid=6201631030&utm_medium=toutiao_ios&wxshare_count=1

做微信登录前必须先了解的事情

  1. 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开放平台

微信登录分为微信开放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指使用微信内置浏览器登录网站,没有二维码显示。
微信开放平台:为PC或者移动网页登录网站,显示二维码,扫码二维码后登录。

  1. 网页授权的两种scope的区别

以snsapi_base为scope发起的网页授权,是用来获取进入页面的用户的openid的,并且是静默授权并自动跳转到回调页的。用户感知的就是直接进入了回调页(往往是业务页面)
以snsapi_userinfo为scope发起的网页授权,是用来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的。但这种授权需要用户手动同意,并且由于用户同意过,所以无须关注,就可在授权后获取该用户的基本信息。
(PS:一般的话我们会选择获取用户信息,所以一般采用snsapi_userinfo的方式。)

  1. 公众平台里的服务号与订阅号的区别

订阅号每天可以发1条群发消息。
服务号一个月内仅可以发送4条群发消息。
订阅号的消息是折叠在聊天窗口的订阅号里面的
服务号的消息是直接显示在聊天窗口里的。
订阅号不能深度开发,提供各类今日资讯,以资讯为主。
服务号可以深度定制开发,内容提供一些功能服务,以服务为主。
(PS:微信登录的话必须是认证过的服务号才可以)

  1. 网页授权access_token和普通access_token的区别

微信网页授权是通过OAuth2.0机制实现的,在用户授权给公众号后,公众号可以获取到一个网页授权特有的接口调用凭证(网页授权access_token),通过网页授权access_token可以进行授权后接口调用,如获取用户基本信息;
其他微信接口,需要通过基础支持中的“获取access_token”接口来获取到的普通access_token调用。
(PS:所以access_token是不通用的。)

  1. 微信公众号的配置

开发——》接口权限——》网页服务——》网页授权获取用户基本信息 然后点击修改,修改授权回调域名

(PS:如果显示的是“未获得”,没有修改项的话,需要开通微信认证,微信认证为300元,设置——》微信认证——》开通)

  1. openid和unionid区别

openid:用户唯一标识,请注意,在未关注公众号时,用户访问公众号的网页,也会产生一个用户和公众号唯一的openId unionid:如果开发者拥有多个移动应用、网站应用和公众帐号,可通过获取用户基本信息中的unionid来区分用户的唯一性,因为同一用户,对同一个微信开放平台下的不同应用(移动应用、网站应用和公众帐号),unionid是相同的

(PS:即如果你只是使用一种登录方式,或者微信浏览器登录,或扫码登录,使用openid即可。但是你即要使用微信在微信浏览器里登录,又要在扫码登录的话,那就需要使用unionid为确定用户的唯一。因为公众平台的openid和开放平台的openid是不一样的。)

  1. 微信开放平台配置

管理中心——》公众账号/小程序——》绑定公众账号/小程序

(PS:绑定公众平台账号后,会出现 unionid,)

  1. 微信开放平台授权回调域名配置

绑定以后,点击查看,在最下面会有,开发信息——》授权回调域

  1. AppID 和 AppSecret

微信公众平台与微信开放平台的接口文档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找到每个平台的对应的文档,所以两个平台的AppID 和 AppSecret也是不一样的。

  1. 微信接口内回调链接地址(redirect_uri)

redirect_uri:请使用urlEncode对链接进行处理

  1. 其它注意事项

在用户修改微信头像后,旧的微信头像URL将会失效,因此开发者应该自己在获取用户信息后,将头像图片保存下来,避免微信头像URL失效后的异常情况。

微信开发之分清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公众号全局凭证和网页授权凭证

虽然公司自己的网站和给客户开发的项目中都涉及到了微信开发,自己也写了关于微信开发的两篇文章,但感觉自己对微信开发中的一些概念还是容易混淆,今天浏览了下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开放平台的后台和相关文档,算是弄清楚了下面这些东西,至于其他还没弄清楚的,以后想到了再说。

1,微信公众平台(https://mp.weixin.qq.com)和微信开放平台(https://open.weixin.qq.com)

“微信公众平台是运营者通过公众号为微信用户提供资讯和服务的平台”,登录公众平台账号后,可以看到它有一个不错的交互界面。可以提供给公司的运营人员使用,用来发布消息和提供服务。

微信公众平台的技术文档地址为:https://mp.weixin.qq.com/wiki,接口域名为:

通用域名(api.weixin.qq.com),使用该域名将访问官方指定就近的接入点;

上海域名(sh.api.weixin.qq.com),使用该域名将访问上海的接入点;

深圳域名(sz.api.weixin.qq.com),使用该域名将访问深圳的接入点;

香港域名(hk.api.weixin.qq.com),使用该域名将访问香港的接入点。

文档对接口的说明:“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服务器部署情况,选择最佳的接入点(延时更低,稳定性更高)。除此之外,可以将其他接入点用作容灾用途,当网络链路发生故障时,可以考虑选择备用接入点来接入。”

参照技术文档中的“入门指引”和各个章节,使用相应的接口也可以自己开发程序实现向微信发布消息等业务功能。

微信开放平台:是为开发者(程序员)提供的一个平台,在这里你可以将你的公众平台下的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绑定到你的开放平台账号下,从而可以基于订阅号、服务号做更多的开发。公众号中的订阅号接口权限是有限的,比如它无法获得网页授权的权限,也就无法通过网页授权获取用户的基本信息(比如openID、unionID等)。

另外,更多的开发场景可能是这样:公司A拥有1个订阅号用来发送资讯,1个服务号用来为用户提供一些服务(比如查询资料等),还有1个pc端的网站。那么当用户使用这些订阅号、服务号和网站时,公司A的开发人员如何识别用户身份(确认用户身份的唯一性)。微信公众平台的技术文档“开始开发”--“接入指南”已经对此进行了说明:

“由于开发者经常有需在多个平台(移动应用、网站、公众帐号)之间共通用户帐号,统一帐号体系的需求,微信开放平台(open.weixin.qq.com)提供了UnionID机制。开发者可通过OpenID来获取用户基本信息,而如果开发者拥有多个应用(移动应用、网站应用和公众帐号,公众帐号只有在被绑定到微信开放平台帐号下后,才会获取UnionID),可通过获取用户基本信息中的UnionID来区分用户的唯一性,因为只要是同一个微信开放平台帐号下的移动应用、网站应用和公众帐号,用户的UnionID是唯一的。换句话说,同一用户,对同一个微信开放平台帐号下的不同应用,UnionID是相同的。详情请在微信开放平台的资源中心-移动应用开发-微信登录-授权关系接口调用指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UnionID机制)中查看。”

2,公众号全局凭证(全局唯一调用凭证)access_token和网页开发中的网页授权access_token

两者不是一个东西,但在调用接口时很容易混淆。简单来说,网页授权token只在微信授权网页登录时会用到,其他业务一般不会用到,而公众号全局凭证的应用范围则比较广。

公众号的全局凭证access_token获取方法:使用公众号的AppID和AppSecret调用获取access_token的接口,AppID和AppSecret可以在可在微信公众平台官网-开发页中获得,接口调用地址和请求方式如下:

https://api.weixin.qq.com/cgi-bin/token?grant_type=client_credential&appid=APPID&secret=APPSECRET

参数说明:

1 参数说明
2 
3 参数           是否必须     说明
4 grant_type      是       获取access_token填写client_credential
5 appid           是       第三方用户(公众号)唯一凭证
6 secret          是       第三方用户(公众号)唯一凭证密钥,即appsecret

返回数据说明:

1 正常情况下,微信会返回下述JSON数据包给公众号:
2 {"access_token":"ACCESS_TOKEN","expires_in":7200}
3 
4 参数    说明
5 access_token    获取到的凭证
6 expires_in    凭证有效时间,单位:秒
7 
8 错误时微信会返回错误码等信息,JSON数据包示例如下(该示例为AppID无效错误):
9 {"errcode":40013,"errmsg":"invalid appid"}

网页开发主要实现的一个业务逻辑就是为用户提供微信扫码登录网站功能(或用户使用手机在微信浏览器中打开网站登录),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了微信授权给第三方(网页开发者)获取用户基本信息的问题。

网页授权access_token获得方法:先让用户同意授权获取code,然后通过code换取网页授权access_token,具体可参考:微信公众平台技术文档--网页开发--微信网页授权一节或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网站实现微信登录之回调函数中登录逻辑的处理--基于yii2开发的描述,获取access_token后才能够继续调用其他接口进行其他操作。

/* * @Author: your name * @Date: 2016-09-06 00:00:00 * @LastEditTime: 2020-03-17 18:29:35 * @LastEditors: Please set LastEditors * @Description: In User Settings Edit * @FilePath: \htdocs\usr\themes\default\footer.ph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