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艰难、外包泛滥、平台垄断:中国信息化行业怎么走成了现在这样?

曾几何时,中国的信息化行业,是民营企业最具上升通道、最能“拼技术吃饭”的少数赛道之一。靠着一根网线、一台服务器、几个做系统的工程师,一批民营IT公司白手起家,成就了从零到一的辉煌。而如今,一种新的势力正悄然改写这个行业的秩序。地方一家公司悄然中标“城市大脑”;另一家公司拿下“全域感知平台”;再一家拿走了“政务云”“医保数据治理”“交通一网统管”……你看过去的招投标记录,会发现一个个叫“数科”“数智”“信创”“数字城市”的新名字横扫政务信息化项目。而这些公司背后的共同标签只有一个:地方国资。信息化行业的逻辑和玩法,真的变了。

  1. 1995—2005:民营IT的黄金时代

故事的起点,是外资软硬件产品的引入。在信息化的萌芽期,一批最早接触IT的中国企业家,做起了国外产品的代理:IBM服务器、Oracle数据库、Cisco交换机、HP打印机、微软Windows。最开始只是“帮人装设备”,后来开始“帮人做系统”,于是系统集成应运而生。神州数码是联想拆分出来的代理龙头;金山、东软、中软、用友、金蝶,则迅速转型做软件开发与解决方案的佼佼者;细分行业应用领域如东华、南威、瑞星、明源、广联达、深信服……全国各地软件企业群星璀璨。那是一个“拼能力、拼项目、拼客户”的年代,那是一个努力就有回报的年代。很多现在耳熟能详的政务系统——金税、金财、金保、金农——背后都有这些民营或半民营公司参与的身影。只要你方案写得好、产品技术强、落地做得快,就能赢得客户。技术是王牌,服务是生命线。

  1. 2005—2010:科研院所的“市场化突围”

进入2000年代中期,原本做科研立项的“国家队”也开始下场市场化。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电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电)、航天科工等央企,陆续将旗下研究所“公司化”:从研究院、信息中心变成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这些公司有一个天然优势——懂技术、懂标准、懂政策。他们一边承接国家级的信息工程(如金盾工程、国家电子政务平台),一边迅速布局本地化项目,从公安网到政府办公系统,从财政数据到人口档案。而民营企业在这些高安全等级、强监管要求的项目中逐渐被边缘,开始退居到做二包、三包,或者配合交付的位置。那是信息化的第一次“内卷”——能力还重要,但资质更重要了。

  1. 2010—2020:通信运营商主导信息化

真正大规模“统包政务项目”的,是三大运营商。彼时,电信、移动、联通正值3G转4G之际,网络设备升级带来大量收入,而“转型政企”成为高层的核心战略。他们有广覆盖的地市分公司、稳定的人才队伍、与政府打交道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可信赖的合作方”。于是,政务系统开始走向运营商统包:你出平台,我出数据,服务都交给你们。各地电信政企部、政企云、系统集成公司迅速成长,一跃成为本地政府最常见的“总集成商”。但运营商不是技术公司,它们自己不会开发系统——于是再度分包、转包,民营IT企业依旧承担了大量“脏活累活”:定制开发、系统部署、上线培训、后期运维……只是,这一次,“谁干活谁挣钱”变成了“谁拿资源谁分利”。信息化项目越来越像“建筑工程”:运营商是“包工头”,IT产品和方案上都是“外包工人”。

  1. 2020至今:本地数科公司的登场

真正的剧变,发生在“数字中国”“智慧城市”战略全面推进之后。2020年后,几乎每一个省、地级市、甚至县区,都在成立自己的“数科公司”,名字可能是“智慧城市运营公司”“数字城市集团”“大数据发展公司”“信创科技集团”……它们的出身很简单:•   多数由国资委牵头设立;•   资金来自财政或平台基金;•   董事长、总经理是原来的机关干部或国企高管;•   有一张“官方背景的身份证”。这些公司承接的项目也很“高大上”:•   城市大脑、数据中台;•   一网统管、一网通办;•   区域医保云、教育智治平台;•   数字哨兵、交通AI中枢……而它们的能力呢?基本无技术、无团队、无产品,靠合作伙伴完成交付,靠“自家身份”稳拿项目。如果外地企业要拿到项目,还要求你跟本地的数科成立合资公司,全国的市场变得极度割裂。这就是今天的信息化生态:项目越来越大,链条越来越长,利润越来越薄,交付越来越急,而真正做事的民企,越来越苦。

  1. 企业的创新力遭系统性打击

当一个城市、一个省份的数字化项目都落到“自家数科公司”手里:•   本地有技术的民企,没有登场机会;•   外地的专业厂商,被区域保护排斥出局;•   垂直领域解决方案供应商,连项目入口都摸不到;•   项目交付被层层分包、压价、打散,形成“拼凑式交付”。这不仅让项目质量难以保障,更让曾经的“IT技术积累”彻底断层:•   做技术开发的企业无法贴近客户,就没有产品演化;•   没有项目主导权,就无法锻炼架构能力;•   没有利润空间,就无力招人留人搞研发。创新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客户锤出来的。今天数科公司看起来拿了大量订单,但技术沉淀、产品能力几乎为零。项目验收后就“沉睡”,逐渐沦为角落里没人用、没人看、没人维护的数据“空壳”。

  1. 产业生态进入“形式化数字化”死循环

这是一种结构性扭曲:政府投入的是真金白银,交付上来的,是一堆“平台+大屏+可视化”的形式工程。•   数科公司靠资源吃饭,不懂业务、不做产品;•   真正干活的分包企业靠低价搏命,做完交付就走人;•   真正懂某个领域(如医保、政法、交通)的公司,连门都进不去。整个行业逐步变成“挂靠式创新 + 形式化交付”。而那条从技术出发、靠能力打天下的民营信息化成长路径,正被快速抹去。

  1. 时代的叹息:一个慢慢关上的窗口

回顾这段信息化的发展史,像极了一个窗口慢慢关闭的过程:•   最初,凭技术拿项目,民企靠创新起家;•   后来,靠资源拿项目,央企科研所转型为主;•   再后来,靠关系拿项目,运营商成为总包方;•   到今天,靠体制拿项目,地方国资封锁了最后的空间。这个行业最宝贵的东西——技术创新、人才成长、开放竞争,正被一层又一层的“身份”“通道”“行政授权”所取代。而本应推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数科集团”,却在资源的温床中长出了封闭、自利、不透明的影子。信息化这个词,本该是通向开放的钥匙,而不是权力的壳、垄断的门。

尾声:我们要的“数字中国”,不是这样我们并不反对国资参与数字建设。问题不在于身份,而在于规则是不是公平,竞争是不是开放,价值是不是靠能力决定。当“数科公司”成为信息化入口的唯一渠道,我们三十年积累的IT生态,正被悄悄重写。如果我们今天构建的,是一个数字版本的“计划经济”,那信息化三十年的积累将付诸东流,真正创新有技术的企业将再无动力,社会也将再无信心。“这些央国企数科公司90%会迅速消亡”,一位行业资深大佬说,“也终将沦为时代留下一纸空壳的笑话。”

一些心得,不定期更新[2024-08]

  1. 只要利益不发生冲突,别人说话一般不要去反驳。
  2. 人际交往的高段位技巧,热情大方,一问三不知。
  3. 你真正要做的事,连神明都不要讲,安静的做成功了再说,是以秘城,言以懈息。
  4. 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赞美和闭嘴。
  5. 给别人办事,一定要装的很难办,给领导送礼一定要装的很自然,给爱人花钱,一定要装得很痛快,请别人吃饭,一定要装得很大气,和人谈生意,一定要装得很成功,和人谈感情,一定要装得很纯洁,和人谈工作,一定要装得很专业,不能喝酒时,一定要装得很醉,不能赴约时,一定要装得很失落,不能帮忙时,一定要装的很难过。
  6. 做人一定要有城府,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7. 你要是想看透人心,只需要落魄一次就够了。也为人在落魄的时候,身边的牛鬼蛇神都会露出真实面目。
  8. 德不配位,财不配身,怎么破,很简单,就是习惯它,升官了,静默半年别折腾,赚钱了,放手里半年不花,就行了。
  9. 处理问题,包括应急事件,狭路相逢和退一步海阔天空都不可取,通用的是沉默是金和让子弹飞,有奇效。
  10. 刷视频,多看看打架斗殴、车祸集锦、意外身亡的,危机意识和避险意识会潜移默化。
  11. 多读历史,人虽然会变得冷漠,但是能够提高生存能力,你死我活才是本质。

买房要点

1、判断房主是否着急售卖 看挂牌周期、降价记录; #调研#客观情况#时机
2、不谈缺点,只说适合,表达想要; #输出#同理心
3、哭穷,借的、经济不景气; #输出#同情心
4、不说心理价位,只说越便宜越好; #输出#博弈
5、与人打交道,心理博弈,让别人舒服; #方法论

工业领域下的OPC-UA网关设备

前言

  • OPC是什么?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工业自动化领域内,基于PC和软件的自动化系统,特别是基于Windows PC上的可视化和控制应用迅速增长。在过去几年里,标准化的自动化软件开发的一个主要努力方向就是,通过大量不同总线系统、协议、接口访问自动化设备上的数据。由于人机界面(HMI)、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软件供应商有类似的问题,OPC基金会成立了。该工作小组的目标是基于windows系统,定义一个设备驱动访问自动化数据的即插即用标准。OPC是定义来自不同制造商的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的标准。

opc.png

很快,1996年8月,OPC DA(数据访问) 规范发布了。几乎所有提供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厂商都成为了OPC 基金会的成员。OPC基金会能够比其他组织块的多地定义、通过、实践相关标准。取得这样的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削减主要特性和限定API的定义使用微软Windows的COM和DCOM技术。集中关注重要特性,使用基于Windos技术,让已经提出的与用例相关的标准得以快速通过。

  • 打破壁垒的OPC UA

随着OPC在数以千计的产品中顺利采用,今天的OPC已经作为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标准接口而应用在自动化金字塔的不同层次上,它甚至用在很多不是预先设计的领域,还有许多其他领域制造商希望利用这样一个OPC标准,但却不能使用,因为OPC的COM依赖性和它使用DCOM的远程访问的局限性。除了对Windows平台的独立性问题,OPC的会员公司还提出了公开复杂的数据和复杂的系统的需求,以消除经典OPC的局限性。

OPC UA的诞生是希望为所有现有的基于COM的规范,建立一个没有损失任何功能和性能的真正替代品。此外,它必须满足能够描述复杂系统的丰富的和可扩展的建模能力,以及平台独立的系统接口的任何需求。OPC的广泛应用要求提供从嵌入式系统跨越SCADA和DCS到MES和ERP系统的延展性。

微信图片_20230312162513.png

OPC UA是在工业自动化场景中使用的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的点对点通信协议。它提供用于遥测数据,命令和控制,历史数据,警报和事件日志的API。还有更多。

OPC UA也是OPC DA(AE,HD等)的后继产品,与基于COM / DCOM的较旧版本相比,它更加强调互操作性。它不仅提供了平台中立的通信层,并在其中内置了安全性,而且还提供了一组丰富的接口来处理遥测数据,警报和事件,历史数据等。OPC显然具有工业背景,因为它来自过程控制,PLC,SCADA之类的系统领域。也称为IEC 62541。

从MQTT的角度看OPC UA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需要OPC UA?MQTT提供了一个完全未定义的主题结构和数据类型,而OPC UA提供了一个用于标准和自定义数据类型的框架,一个已定义(分层)名称空间和一个用于请求/响应样式通信模式的定义。特别是类型系统,即使是简单类型,也是对MQTT的BLOB方法的真正改进。使用MQTT,您将永远不知道消息的内容。它可以是编码为字符串的数字值,JSON编码的对象甚至是猫的图片。另一面的OPC UA确实为您提供了一个类型系统,其中包含有关类型的信息以及实际值。

OPC UA的订阅模型还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来生动地传输数据,但是仅在客户端和服务器定义的必要时才传输数据。与二进制协议结合使用,可以使真正的资源更加安全。

  • Eclipse Milo

本文将引导您完成基于Eclipse Milo创建OPC UA解决方案的第一步。OPC UA,也称为IEC 62541,是用于连接工业自动化系统的IoT解决方案。Eclipse Milo™是基于Java的开源实现。Milo是OPC UA的开源实现。它包括一个高性能堆栈(通道、序列化、数据结构、安全性)以及在堆栈顶部构建的客户端和服务端SDK。

官方网站: https://projects.eclipse.org/projects/iot.milo

GitHub地址: https://github.com/eclipse/milo

传统上,OPC UA框架分为“堆栈”和“ SDK”。“堆栈”是核心通信协议的实现。尽管“ SDK”是基于此构建的,但它提供了一个更简单的应用程序开发模型。

milo_layers_v1.png

Eclipse Milo为“客户端”和“服务器”提供了“堆栈”和“ SDK”。“核心”是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共享的通用代码。这应该解释在Maven Central上搜索“ org.eclipse.milo”时Milo的模块结构:

org.eclipse.milo : stack-core
org.eclipse.milo : stack-client
org.eclipse.milo : stack-server
org.eclipse.milo : sdk-core
org.eclipse.milo : sdk-client
org.eclipse.milo : sdk-server

Copy to clipboardErrorCopied
连接到现有的OPC UA服务器将只需要您使用“ sdk-client”,因为所有其他模块都是该模块的临时依赖项。同样,创建自己的OPC UA服务器也仅需要“ sdk-server”模块。

  • OPC UA连接一览图

opcua-client-ui.png

管理心得,不间断记录

兼职管理

1、响应时间 微信响应时间 超过5分钟 2次 中止合作
2、培养能力 经验、工具
3、收益高于预期
4、工程师和质量

关于裁员

裁员名单是根据个人在公司工作期间对代码的贡献来制定和排名的。

高效工作总结:

0、必胜信心
1、结果导向
2、完成时间
3、物理专注

公司管理思路:

互相投资、互相信任,非传统主雇关系
1、培养人,把能力传授给下面的人
2、放权
3、分享机制

小团队项目组基本管理:

1、放手,新问题主动处理、老问题交给下属处理,借此制定标准处理问题流程化;
2、榜样,有困难主动承担、有问题主动冲锋;
3、让功让利,向上让功、向下让利;

温和派领导人管理思路:

1、立功,对公司有贡献;
2、握权,能够影响员工收入组成40%、考核评分、项目奖金;
3、守信,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必须兑现;
4、立标杆,培养典型员工进步并树立标杆;

团队凝聚力

1、身先士卒,带动员工积极性;
2、知人善任,用人长处;
3、勇于背锅;
4、尊重、感谢,公约机制;

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1、责任到人;
2、限定时间;
3、确定标准;
4、重复一次;
5、检查机制;
6、验收考核;

老版轻松

X成就感
V想明白,布置下去
1、会算账,不算公司赚多少钱、算员工能赚多少钱;
2、会画饼,公司壮大时候做到位置、发展前景;
3、会激发,你是专家我不行、顶梁柱;

/* * @Author: your name * @Date: 2016-09-06 00:00:00 * @LastEditTime: 2020-03-17 18:29:35 * @LastEditors: Please set LastEditors * @Description: In User Settings Edit * @FilePath: \htdocs\usr\themes\default\footer.php */